• EN

学术报道

    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两汉全书》

    时间:2013-07-14 作者:350VIP浦京集团 

    《两汉全书》,我院教授董治安先生主编,新浦京集团350Vp出版社出版。

    《两汉全书》体现了编纂者“力求其全”的编纂思想。两汉文献产生于距今2200至1800年前,受中国古代书写材料、传播方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历代社会动乱、学风倾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流传至今者十不存一。有鉴于此,《两汉全书》的编纂者将“力求其全”作为全书的首要追求,要求凡属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东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所有文献,举如各种专著、别集、单篇诗文赋,以及经籍传注、小学著作等等,包括佚文残篇,悉予汇录。为此,编纂者们遍查各种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甄别,审慎弃取。

    《两汉全书》体现了编纂者体例创新的学术追求。现存两汉文献形式多样,既有相对独自流传的专著、注释类著作,又有散见于各种史书、方志、类书、总集中的诗文作品;既有后代屡经传抄翻印的纸本文献,又有历年出土的简帛石刻,将其有机地汇为一编,此前无先例可供借鉴。《两汉全书》的编纂者经过反复斟酌,采取了以人系文(包括著作)的办法。一、把普查到的近九百名两汉人物,一律按历史年代逐次排列先后顺序,人物年代不详以及无名氏著作,则排列其后而别作处理。二、以人物为单元排比文献资料,即在每一人物名下,首列其专著,次列其别集以及单篇作品,再列其他文献资料。因此,《全书》既是断代专著的集成,又是一系列新编别集的总汇,带有一代总集的性质。这样的编纂体例,兼有传统丛书、总集的学术功能,便于读者从作者时代发展的纵向脉络,以及时代相近作者的横向比较两个视角使用《两汉全书》,既适用于汉代现存文献的实际状况,亦为编纂我国大型断代文献集成提供了新的范式。

    《两汉全书》体现了编纂者精益求精的治学风范。编纂者在选定底本、辑补佚文、校勘文字、标点断句、撰写小传与解题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例如,陆贾新语》是西汉初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均有著录。整理者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间桐乡令李廷梧刻本为底本,校以《子汇》本及程荣《汉魏丛书》本、《两京遗编》本,参考唐晏《新语注释》、今人王利器《新语校注》,采择杂纂、类书所引及古选本文字,整理入编,于不足12000字的原文中,列出有关删、补、改的校语116条,且对所附七段《新语》佚文加以按语说明,行文简要,兼采众长,堪称目前最佳的陆贾《新语》文本。另外,《两汉全书》收录有两汉谶纬文献、两汉石刻文献,附编有两汉简帛文献,其编纂者既有统观汉代谶纬、石刻、简帛文献的学术视野,又具有上述专门之学的深厚素养,其成果别有一番新的气象。

    总之,《两汉全书》是一部规模空前、总括汉代现存文献的大型断代文献集成,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又一重大成果。[1]

    《两汉全书》历时14载,共36卷,1300多万字,收录了870余名两汉人物的论著,包括专著,别集,以及诗文辞赋、经籍传注、小学字书及石刻简牍资料等,是两汉现存文献最为完整的大型丛编。《两汉全书》不仅有力推动了两汉历史的断代研究,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面总结,是一项全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今古籍整理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1年11月《两汉全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