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古典文献研究所

现任所长:王承略

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新浦京集团350Vp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第一批在部属高校中建立的11所古籍整理研究所之一,是持续接受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研究机构。古典文献研究所于1987年获得独立的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古典文献学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古典文献研究所现有教职工21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1名、讲师1名,馆员2名。

古典文献研究所继承王绍曾先生、董治安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学术传统,依托大项目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以下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

1.经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以经部和史部文献的点校整理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郑杰文、王承略教授主编《儒藏精华编》诗经类;郑杰文教授主编《儒藏精华编》谶纬类;杜泽逊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王承略教授展开《诗经》与《后汉书》研究系列计划;单承彬教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精于《论语》学研究。刘心明教授的碑刻文献研究,何朝晖教授的明代文献研究,聂济冬教授的汉唐文史文献研究,王小婷副教授的经学解释学研究,江曦副教授的《尚书》学研究,孟巍隆副教授的儒学研究,辛智慧副教授的《春秋》学研究,郭超颖副研究员的“三礼”学研究,吕冠南副研究员的《韩诗》及两汉文献研究,都极具特点,做出了突出成绩。

2.目录版本校勘学研究:王承略、刘心明两位教授主编出版《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史志目录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质量上乘的汇辑和整理,摸清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家底。《萃编》总27卷31册968万字,《萃编续刊》总16卷20册420万字。杜泽逊教授主持的国家清史纂修主体工程《清人著述总目》《清史典籍志》,是断代著述目录的最新成果。王承略教授整理出版《姚振宗集》,收录姚氏所有著作,凡9种22册474万言。江曦副教授、潘超副教授、王晓静讲师,皆致力于目录版本学研究。

3.子部文献与科技史研究:郑杰文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整理与研究”;刘心明教授主编《子海珍本编》,出版大陆卷、台湾卷、海外卷(日本),影印珍本544册,1331种;王承略、聂济冬教授主编《子海精华编》,整理出版重要子部著作108种,87册1937.7万字,《子海精华编》多次重印,已成为学术品牌。郑杰文教授的墨学研究,聂济冬教授的两汉子部文献研究,王震副教授的兵学文献研究,黑琨副教授的科技史研究,皆有成绩和特色。

4.海外汉籍整理与研究:这一领域主要包括境外汉籍调查编目和复制影印、境外汉籍精华点校整理、汉籍与汉学研究、数据库建设等等。杜泽逊教授主持的国家图书馆委托项目《日本藏中国古籍总目》,是海外中国古籍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杰文教授主持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刘心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的编目、复制与整理研究”,王承略教授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的整理与文献学研究”,聂济冬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汉籍调查编目、复制影印和整理研究”,单承彬教授、任增强副教授、辛智慧副教授、潘超副教授、布吉帅馆员,也致力于汉籍与汉学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这一领域目前已出版《欧洲地区所藏中国珍稀文献丛刊》30册,共收录27种海外珍稀汉籍。其中,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所藏珍稀汉籍9种、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珍稀汉籍8种、大英图书馆所藏珍稀汉籍10种,皆为首次影印出版。任增强副教授致力于以文献为中介,沟通海外汉学与汉籍,侧重于集部与子部文献的海外传播影响研究,主要成果有《英美聊斋学研究》(专著)《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译著)。

5.书籍史研究:何朝晖教授主要围绕中国古代书籍史、中西文献学与书籍史比较两个方面开展研究,较早向国内学界系统译介海外书籍史研究理论与成果,在晚明出版文化、书籍社会史、古代印刷技术与市场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主要成果有《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书史导论》(译著)《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译著)《印刷与市场》(编著)等。潘超副教授则围绕东亚汉籍出版史与出版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近十几年来,新浦京集团350Vp古典文献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古籍整理成果:列入高校古委会“九全一海”的《两汉全书》,由董治安先生主编,刘晓东教授、王承略教授任副主编,共36卷,1300多万字,收录870余名两汉人物的论著,包括专著,别集,以及诗文辞赋、经籍传注、小学字书及石刻简牍资料等,是两汉现存文献最为完整的大型丛编。《两汉全书》不仅有力推动了两汉历史的断代研究,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面总结,是一项全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今古籍整理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2011年11月获山东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杜泽逊教授承担的“《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尚书注疏汇校》,2021年获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20年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王震副教授《司马法集释》、辛智慧副教授《春秋正辞笺》获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王震副教授《司马法集释》与《六韬集释》一并入选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系列丛书。

2.古典文献学研究成果:郑杰文教授主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2018年获第三届“华人国学成果奖”;杜泽逊教授《文献学概要》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文献学”权威教材之一,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王承略、刘心明两位教授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2020年12月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杜泽逊教授《四库存目标注》,2022年获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3.学术史研究成果:郑杰文教授《中国墨学通史》,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聂济冬教授《东汉士风与文人文学》,王小婷副教授《清代〈文选〉学研究》,江曦副教授《清代版本学史》,任增强副教授《英美聊斋学研究》,吕冠南副研究员《韩诗研究》,郭超颖副研究员《仪礼文献探研录》,均在各自学术领域受到关注并获得相关学术成果奖励。

4.创办三种学术刊物:《汉籍与汉学》自2017年11月创刊,一年二辑,自2023年起一年四辑,旨在推介海内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全球汉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本刊以海外汉籍研究和汉学研究为主要刊发内容,发刊以来,受到海内外学界的支持和关注,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21年4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3年3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入库集刊。《国学茶座》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该集刊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自2013年创刊,已出版34辑。《国学季刊》创刊于2016年,每年出版两期,已出版26期,主要登载与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相关的各种专门性研究论文,尤其注重刊发青年学者的学术论文。

五年来,本所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过亿元。出版学术专著(含古籍整理)130多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2项。共招收培养研究生144名,其中博士生43名,硕士生101名。获得新浦京集团350Vp学术之星奖1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古文献奖学金7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1人,国家奖学金7人,新浦京集团350Vp校长奖学金3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新浦京集团350Vp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新浦京集团350Vp优秀成果奖6人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