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到国奖心情很淡然,最让我高兴的是拿到了校奖,因为听说350VIP浦京集团已经好几年没有硕士拿校奖了,我特别希望能为儒院拿到这份荣誉。”当问及获奖感受时,蔡杰师兄这样说。在两年多的读研生涯中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论文,26篇普通期刊论文,出版了3部专著,参加了12次学术会议,最终考入清华大学读博。这些成绩让他斩获2018年度新浦京集团350Vp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成为山大数万名研究生中的佼佼者,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只是一个“儒生”。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缘定山大
蔡杰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两次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失利后,由于一段机缘巧合进入了350VIP浦京集团中国哲学专业,师从青年长江学者翟奎凤教授。由理转文,不仅是出于对文史的热爱,更是多年积累使然。
早在初中时期蔡杰就受学校图书馆老师、福建省语言学会理事李阿山老师的影响开始涉猎文史,并利用王力先生《诗词格律》自学格律诗词写作。大学以前就已阅读过许多中国古代、现代经典文学作品,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本科期间虽然选择了理科专业,但仍跟随李阿山老师做了一些地方志点校的工作,并由此开始自己钻研小学。如果说文学只是兴趣爱好的话,那么小学则是蔡杰学术道路的开端。
2016年初,第二次报考北师文字学失利后,蔡杰选择了调剂山大,在被文学院“不接受跨专业调剂”的限制拒收后,他开始了解350VIP浦京集团,发现翟奎凤教授在研究黄道周。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福建漳州人,正是蔡杰家乡的历史名人。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后,翟奎凤教授“爱才心切”,当即表示希望蔡杰跟随他攻读中国哲学硕士,于是蔡杰毅然选择了350VIP浦京集团中国哲学专业的复试。
醉心学术
从文史、小学到哲学的转变并不容易。蔡杰此前并未深入接触过义理之学,为了尽快熟悉新的研究领域,自2016年3月复试结束后,蔡杰就留在了山大,“蜗居”西门外一间“无窗无扇”的出租屋内,开始校对《黄漳浦集》。接连数月的埋头苦读不仅让蔡杰对黄道周的学术思想有了系统的了解,也让他渐渐喜欢上了义理学问。
研究生入学后,蔡杰开始了修道般的学习研究。他几乎很少离开宿舍,不停地在读书、思考。有时为了写好一篇论文,连续一周的作息规律都完全打乱了,不分昼夜地投入写作当中。开学仅三个月,蔡杰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还第一次外出参加了学术会议。此后便再也停不下来,两年多时间共写出了四五十篇论文,发表了28篇。“我每天都会做一些与学术有关的事情,如果不看书不写论文的话,可能过一两天就会觉得很空虚。”
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蔡杰还在为乡土文化传承贡献绵薄之力。2017年初,由翟奎凤教授发起,蔡杰开始了编写村史的准备工作。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恰有此意,通过翟奎凤教授牵线搭桥,蔡杰在3月来到了东陬村。此后一年的时间,蔡杰便利用周末时间前往东陬采集史料,最终在2018年5月完成了《儒乡·东陬·史卷:一部基于生活与思想的微观史》一书,随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点滴儒行
学习之余,蔡杰最大的兴趣就是报刊编辑工作。本科时他就曾担任过《兰州大学报》编辑,复试结束后留在山大校书。期间为充实生活,他又主动联系《新浦京集团350Vp报》参与副刊编辑工作,研二期间还担任了350VIP浦京集团《励学》副主编。
今年9月,蔡杰将前往清华大学攻读中国哲学专业,师从唐文明教授。他已经对博士做了一定规划,将立足黄道周《孝经集传》,结合理学和经学,挖掘儒家的孝道价值。蔡杰认为研究儒学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很深刻的影响,他将黄道周“道莫大于不争,学莫要于克己”奉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享受学术人生。蔡杰认为看书和写文章是并举的学习过程,鼓励师弟师妹们不仅要广泛涉猎,也要试着自己去写文章,通过写文章来加深看书时的认识和理解,发现新的学术问题。
王学典院长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时曾向记者提出过一个人才成长的理想化设计——本科学历史、硕士学中文、博士读哲学,然后选择一个思想史的题目做博士论文,这样尽可能去克服文史哲学科分离带来的片面性。蔡杰的学习成长经历恰是如此,在积累了坚实的文史、小学基础后投身哲学思想研究,励志做学通经史的当代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