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一》著录《周易订疑》一书,云:“旧本题董养性撰,不著年代。考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中尝官昭化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于家。所著有《高闲云集》。或即其人欤?”《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存目一》《高闲云集》(两淮盐政采进本)条下云:“元董养性撰,养性有《周易订疑》,已著录。养性入明不仕,作《高闲云赋》以自况,因以名集。”《四库全书总目》这两条错误颇多,《周易订疑》著者与《高闲云集》著者虽皆名董养性,但并非一人,前者为清初山东乐陵人,后者为明初江西乐安人。《周易订疑》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乾隆《乐陵县志》卷八《艺文》录有施闰章《宁国府通判董公墓志铭》及张璥《毓初董先生传》,卷六《儒林》亦有董养性小传,由之可知撰《周易订疑》之董养性生平大概。此董养性,字迈公,号毓初。以明经通判宁国,摄南陵、太平两县。康熙十一年(1672)卒于官,享年五十八。生平潜心理学,著有《四书订疑》、《春秋订疑》、《周易订疑》等(1)。除名、字、籍贯外,《四库全书总目》所考生平与此董养性实无丝毫相干,其大略为明江西董养性之事迹,然亦有错谬。同治《乐安县志》卷八《人物志·文苑》董养性小传云:“董养性,流坑人,居家孝友,学贯经史。洪武间应通经名儒,征授剑州知州,赴任几八千里,惟一僮自随。居官简静,惟修廨舍与学校,暇则哦诗缀文以自乐。所著有《书易题断》、《李杜诗注》,其生平诗文名曰《高闲云集》,藏于家。” 流坑在乐安西四十里,为董氏聚族区,县志所载董姓人,皆出此地。《四库全书总目》谓“养性入明不仕”,不确也。观县志所载,知此董养性亦曾有易经类著作,但不是《周易订疑》,而是《书易题断》,其与《高闲云集》同不获睹于今世。《李杜诗注》各书目多有著录,但书名、卷数皆不同。晁瑮《宝文堂书目》只录为“杜诗董养性注”,高儒《百川书志》录为“《董养性杜诗选注》四卷,临川高闲云叟董养性。”周采泉《杜集书录》谓“日本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籍目录》作《杜工部诗选》七卷;方树梅《明清汉人著作书目》(2)作《李杜诗选》,不著卷数”,其编者按云:“疑元明刻本,不止一种。……至方树梅作《李杜诗选》,或为另一书,或者‘李’氏为衍文。”其实,董氏应是曾注李、杜二人之诗,有合刻本,有分刻本,一如明闵映璧所刻《李杜诗选》,其中杨慎所选《杜诗选》又有单刻本。董氏之杜诗注国内一直未见传本,笔者有幸得见其日本藏本之复印件,书名为《杜工部诗选注》,或即内阁文库本(3)。卷前自序末署:“岁在丁未十一月日临川之高闲云叟董益养性叙。”而《天一阁书目》又著录“杜诗选注七卷,刊本,临川董益辑。”并征引叙文一段,与日本藏本之序相同,则二书即为一书,而董益、董养性即为一人。据序末所署,应是名益,字养性,自号高闲云叟。乐安古属临川郡,故以临川署其籍。丁未,应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四库全书总目》此二条错误百出,其实山东乐陵之董养性为清初人,去《四库》纂修之日未远,实不该有此误也。而此后各书目、方志所载大都抄袭《四库全书总目》,又多将明之董养性、董益视为两人,故辨正如上。
注释:
(1) 参见杜泽逊《跋清正谊堂刻本〈周易订疑〉》,《新浦京集团350Vp学报》1998年第3期。
(2) 据《杜集书目·附录》之《引用书目》,应为《明清滇人著述书目》。
(3) 参见拙作《海外孤本——董益〈杜工部诗选注〉》,《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12期。
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0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