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尼山国学大讲堂

尼山国学大讲堂第四十六讲:葛剑雄教授论“理性评价民国学术”

时间:2020-10-27 作者:图/文 韩雪春

2020年10月26日,由350VIP浦京集团、新浦京集团350Vp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尼山国学大讲堂”(第四十六讲)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应邀以“理性评价民国学术”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350VIP浦京集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新浦京集团350Vp讲席教授王学典主持了学术讲座。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葛剑雄教授首先提出了“我们该如何看待民国学术”“我们是否高估了民国学术”等问题。民国时期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其时的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但当下公共话语以及学术界都存在一种高估甚至是神化民国学术的现象。葛剑雄教授认为,要认真分析这一现象,进而理性看待民国学术,首先要明白何谓“学术”:“学”即知识与学问,而“术”则指应用、教授、传播“学”的能力、过程、手段和成果,这就意味着有好的“学”并不必然一定会有好的“学术”。

而对于“何人、如何评价学术”这一问题,葛剑雄教授认为,应以本领域的学术成果为主,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由具备相应学术水平的独立第三方做出评鉴;合格的学术成果的水平高低是相对的,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要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民国时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旧有的乾嘉学派已属强弩之末,现代科学与哲学、考古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及学科规范多是在这一阶段由西方直接引进或从日本转引而来,呈方兴未艾之势。但由于民国持续时间短,尤其是社会安定的时间更短,导致民国学术存在规模有限、专业机构和人员少、经费短缺、社会影响小、国际影响更小等客观问题。

接下来,葛剑雄教授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民国学术被高估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民国学术过分政治化,要么长期不予承认或轻率否定,要么借肯定民国时期的成果来否定当下;二是“文革”造成了学术断层,诸多学科无法正常传承,造成了不正常的想象与美化;三是公众基本不了解真相,加之媒体与网络传播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共同助长了“神化民国学术”的现象;四是师承效应造成了过度的美化与拔高。最后,葛剑雄教授以业师谭其骧先生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为例,生动讲述了“学术的进步需依靠后辈持续的怀疑与探索的精神”这一道理。

在互动环节,葛剑雄教授就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的更新与发布、纸本地图与地图数据系统的互补、公共史学的书写与传播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热烈地讨论,进一步拓展了广大师生对民国时期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的标准与要点、历史学与公共史学之关系等问题的思索与认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350VIP浦京集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新浦京集团350Vp讲席教授王学典在主持与评议环节指出,葛剑雄教授的讲座,站在整个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高度,对于“如何评价民国学术,特别是20世纪中国学术起步阶段的学术水平”系统地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富有启发性,体现了他怀疑、批判、反思的精神与学术责任感。王学典教授认为,对民国学术的神化,最大的成因应是政治因素,如何评价民国学术是与如何评价民国政治、社会、历史等问题紧密相连的。民国学术是承上启下的学术,是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进程中的一种学术状态,具有过渡时期的很多特征,对此我们需要重新探讨并理解“何为传统学术”“何为现代学术”“现代学术的基本特征应该是什么”“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学术最本质的点在哪里”等问题,而当下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依然是不充分、不透彻的。明确的问题意识、理论化的指导、理论模型的创建、严密的学术逻辑等,应是现代学术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现代学术社会科学化的深刻影响。最后,王学典教授指出,葛剑雄教授以其学术谱系为例,告诉我们学术的师承不仅仅只有传承,也需要批评、反醒、发展,这一点在当下依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