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尼山国学大讲堂(第四十四讲)在知新楼2116报告厅开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吴光以“阳明良知心学的理论结构、基本精神与当代启示”为主题为现场听众作报告,350VIP浦京集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吴光教授从“阳明心学”成为显学这一现象及其原因开始讲起,认为社会发展是“阳明心学”回到学界及公众视野的原因。具体地说,则是出于重建社会道德和信仰,以及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除此之外,廉政教育等也需要“知行合一”等思想营养的滋养。其后,吴光教授为现场听众简单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和“阳明心学”的当代定位,认为他是孔、孟、朱熹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儒家思想家与教育家。“阳明学”是由王阳明所奠定的“良知心学”,它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它与陆象山心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良知”为本体的,其核心命题就是“良知即天理”和“致良知”。
随后,吴光教授向听众讲解了自己对阳明“良知心学”理论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以往的阳明学研究重哲学而轻政治,重“内圣”而轻“外王”,重形而上而轻形而下。比如阳明学“三大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讲形而上的“内圣”之学。阳明“良知心学”的理论结构应该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一是“良知”本体论,即从“心”本体论到“良知”本体论。“心即理”命题是继承自陆象山的,并非王阳明首创,而经历“百死千难”得来的“良知”二字才是王阳明心学体系中确立道德理性的核心价值。二是“致良知”的方法论,也就是以良知为标准去衡量一切事物。这也是他认识事物之理和整个世界的根本方法。三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而“知”和“行”是不能割裂的、辩证的,“行”的根本目的是达于至善。这也就是说,“知行合一”实际上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论。四是“明德亲民”的“民本”论,即一直被忽略的“外王”之学,三层要点分别是“爱民保民”“顺应民心”“安民富民”。
吴光教授认为,“阳明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良知”的精神也表现为四点:一是道德理想主义精神,认为“良知”即天理,即心之本体;二是“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与孔孟的仁爱、民本思想接轨;三是“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他的思想足称折衷朱陆,会通佛老;四是“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正如黄宗羲所言,“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
从“阳明学”的根本精神出发,吴光教授总结出阳明学的当代启示。一是“阳明学”以道德良知为核心,可作为当今社会极端功利主义等等非人性化弊端的对症良药;二是“阳明学”提倡“亲民”,对当今中国的治理模式有借鉴作用;三是“阳明学”对多种思想的会通体现了一种多元和谐的文化取向,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交流提供了镜鉴;四是“阳明学”提倡“知行合一”,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
报告结束后,“北方王门”阳明后学张后觉先生的后人张恒智老师向350VIP浦京集团捐赠书籍。颜炳罡教授为讲演作总结,认为吴光教授既有哲学思辨精神,又关注现实问题,条分缕析,在场听众受益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