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统菊,山东滕州人,1976年生,法学(民俗学)博士。现任350VIP浦京集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民俗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亲属制度研究、理论民俗研究、民间文献研究。
1995年至1999年,新浦京集团350Vp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1999年至2002年,新浦京集团350Vp民俗学专业,法学(民俗学)硕士;2002年至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法学(民俗学)博士。2005年至今就职于350VIP浦京集团,现任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职期间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等著作4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拍摄《桃源花供》(《中国节日志影像志曹县桃源集花供会》)纪录片1部。曾荣获山东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山东省社会科学新秀奖。主要成果包括:
1.代表论文
1)《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的民俗学研究》,《文化遗产》2021年第5期。
2)《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
3)《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基于对22位民俗学者的访谈和个人的田野经验》,《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4期;
4)《民俗学学术伦理追问:谁给了我们窥探的权利?——从个人田野研究的困惑谈起》,《民俗研究》2013年第6期;
5)《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民族艺术》2012年第1期;
6)《回娘家习俗与嫁女身份的转变——兼论民俗文化的协调功能》,《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7)《土地拥有、流动与家庭的土著化——对鲁南红山峪村37张地契的介绍与初步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9)《嫁妆来源及象征的多样性分析》,《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10)『红山峪村の16部の[地契]の民俗学的解读』,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主办《 地域综合研究》第34卷第1号(2006年9月)。
2.代表著作
(1)《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2)《横顶村》,专著,新浦京集团350Vp出版社,2017年;
(3)《婚嫁礼俗》,专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4)《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编(第一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1年。
3.主持项目
(1)“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7CSH017),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7.5万元,2007年立项,2013年结项。
(2)“山东省曹县桃源集花供会”(项目编号YXZ20160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委托子课题,10万元,2016年立项,2018年结项。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沂蒙山区为例”(项目编号18CLYJ24),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万元,2018年立项,2019年结项。
(4)“中国节日志·冬至”(项目编号JRZ20180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委托子课题,28万元,2018年立项,2022年结项。
(5)“中华后土文化与万荣后土祠研究”子课题“中华后土文化建筑概览”(项目编号1466/2021横),校政合作项目,10万元,2021年11月立项,2023年5月结项。
(6)“从岁时祭祖看华北宗族——以山东七月十五祭祖及其他祭祖仪式为中心”(项目编号IFW09072),校级项目,3万元,2009年立项,2011年结项。
4.讲授课程
(1)本科生:民俗与生活
(2)研究生:民俗学方法论、区域民俗专题研究、民俗事象专题研究、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等。